5月17日,新華社受權發布《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》(下稱《意見》)。
《意見》要求,因地製宜優化城鎮化布局與形態,提升並發揮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,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和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,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。加大對西部地區資源枯竭等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的支持力度。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。統籌城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,促進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地區延伸。
總體上看,目前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較低。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,2019年,西部12個省份中,除了重慶和內蒙古外,其餘10個省份均低於60.6%的全國平均水平,其中有4個省份的城鎮化率甚至低於50%,包括西藏、甘肅、雲南和貴州。
表:2019年西部各省份城鎮化水平
(來源: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整理)
另一方麵,貴州、雲南、青海、陝西等地的城鄉收入比都大於全國平均水平,說明城鄉差距較大。廈門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,西部地區不少省份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就比較差,如平原少、山地高原多,土地貧瘠,交通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。
要提高西部地區的整體收入水平,就需要加快西部地區的城鎮化。丁長發分析,西部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不同,西部地區的城鎮化也必然與東部沿海地區有所不同,相比珠三角、長三角的“遍地開花”,西部地區的城鎮化需要更加因地製宜,更加集約化,更要突出中心城市的帶動引領作用,“東部地區人口密集,修高鐵等基礎設施效益好,但西部地區地廣人稀,這就需要更加集約化發展。”
從近年來農民工的流向來看,有不少農民工離開沿海回到西部,並不是回到自己的家鄉,而是選擇附近的城市,比如所在省份的省會城市、區域中心城市等。因此,加快中心城市發展是西部城鎮化的一大關鍵。《意見》提到,要提升並發揮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。
當前,西部地區有成都、重慶、西安三大國家中心城市,昆明、貴陽、南寧、蘭州、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也在不斷增強,這些城市未來都將發揮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。
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分析,城市的發展不是大中小城市齊步走,而是要優先發展中心城市,省會城市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。
在這些直轄市、省會城市之外,同時應該兼顧一些重要節點城市,區域性中心城市,以及有產業實質的中小城市,促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。
當前,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。在中心城市的帶動下,西部地區的重點城市群將成為空間布局的重點。《意見》提到,要加強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作互動,促進成渝、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,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引擎。推動北部灣、蘭州-西寧、呼包鄂榆、寧夏沿黃、黔中、滇中、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動發展。支持南疆地區開放發展。
這裏麵,成渝與關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地區的兩大核心引擎,當前西部的三大國家中心城市也分布在這兩大城市群。這兩大國家級城市群的要義在於讓西北和西南齊頭並進,把整個西部發展起來。成渝城市群要帶動整個大西南的發展,而關中平原城市群則是要帶動大西北地區的發展。
廣東省體製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,這兩大城市群中的幾個中心城市,是當年的大區中心城市,現在都是強二線的中心城市。這些城市的首位度都很高,輻射能力都很強。這些城市也是國家戰略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,政治經濟文化中心,這些中心城市已經形成為國家級城市群,可以帶動周邊發展,實現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反哺。
丁長發分析,成渝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無論是自然地理條件還是曆史底蘊、人才、科技、文教、產業、經濟等方麵都是西部地區最好的。在計劃經濟時期尤其是三線建設中,西安、重慶等都是建設的重點,這些地方的高教資源雄厚,通過加快改善營商環境,加快體製機製創新,可以加快引領西部高質量發展。
在兩大核心引擎之外,包括北部灣、蘭州-西寧、呼包鄂榆、寧夏沿黃、黔中、滇中、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也將發揮重要的區域引領作用。當前,不少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設。
5月13日,甘肅省人民政府與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甘肅省蘭州市簽訂《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動蘭州—西寧城市群高質量協同發展框架協議》,兩省將共同建設蘭西城市群“1小時經濟圈”,加快蘭西城市群市場一體化進程。
本文轉載:第一財經